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 正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世界观

发布时间:2023-07-13

董振华

2023年07月13日09:22 | 来源:2023年第7期《党建》杂志

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体的和根本的看法,决定着人生追求与价值取向,指导和支配着理想信念、思想境界、道德操守与行为准则,具有“总开关”“总闸门”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石。只有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才能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坚持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这一重要论断突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核心要义。正是基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马克思主义在回答哲学基本问题时,主张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我们在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时,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遵循这一观点,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

第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要求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能从原则出发,而要从实际出发。马克思主义认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必须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第二,立足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是什么?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这个问题,很多同志在认识上是知道的,但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有些同志会出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情况,经常会冒出各种主观主义的东西,有时甚至头脑发热、异想天开。”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就决定了我们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三,客观实际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是立足于辩证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过程之中。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客观存在,但不像旧唯物主义那样形而上学地、割裂地、静止地看待这个世界,而是作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系统和过程存在着。“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正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任何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观点都是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第四,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过去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些矛盾不存在了,但新的矛盾不断产生,其中很多是我们没有遇到、没有处理过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现阶段我国发展不容置疑的事实,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待这个事实、着力解决这个问题,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着眼于人民群众新的需要,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

坚持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推进各项工作,要靠实践出真知。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要坚定不移坚持。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指明了方向。

第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固有品质。马克思主义不是远离社会生活和脱离社会实践的书斋理论,而是深深植根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活生生的理论。它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又在实践过程中使自身不断经受检验,获得丰富和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对他们理论中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列宁也指出,马克思的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它与社会现实生活、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以及与具体的时代条件紧密联系,使得它具有不竭的创造活力和蓬勃生机;决定了它具有不断在实践创新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用理论创新成果引领实践创新,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互动中不断与时俱进的固有理论品质。

第二,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脱离了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脱离了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理论只有与实际紧密联系,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理论如果脱离了实际,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就会失去活力与生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前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加快,我们就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而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新期待,大胆探索,勇于开拓,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互动中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第三,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要坚定不移坚持。理论只有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经受住实践的检验,才能称为正确理论。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并被证明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充分体现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和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的就是要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一以贯之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我们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精髓,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脉”;同时要扎根社会实践、立足当今时代、面向现实问题,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用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解决新的问题。

坚持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原理,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辩证唯物主义虽然强调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但并不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而是认为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我们党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第一,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是世界观和政治信仰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像一盘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脍炙人口的精彩比喻,深刻揭示出理想信念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意义。“革命理想高于天”,曾经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顽强奋斗,领导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使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前所未有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第二,共同的思想基础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思想保证。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人们生产不同的思想和文化,思想文化建设虽然决定于经济基础,但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反之,落后的、错误的观念如果不破除,就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桎梏。共同的思想基础是鼓舞中华民族奋力前行、开创美好未来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必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同时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

第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指南针”“黏合剂”,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通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共产主义只有经过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变为现实。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我们既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也要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体现,是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没有最高理想的指引,就不会有共同理想的确立和坚持;没有共同理想的实现,最高理想就没有现实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把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全党同志一定要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提高全党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